都说2015年的跨境电商是热火朝天的一年,大咖出招,战争升级。电商人总是对时间太敏感,我感觉2015都已经过去大半截了,可目前只有一两家好斗的,一会儿说奶粉便宜,一会儿说纸尿裤更便宜,除此之外再无其它。我不禁要问,进口电商只能拿尿布和奶粉说事吗?说好的热呢?真能热起来吗?
继洋码头融资后,跨境电商的融资圈便冷了下来,本月除了笨鸟转运A轮融了500万美元外,似乎再没其他消息。资本对进口电商青睐的热度不见持续,毕竟大家都明白“小心C轮死”这句话背后的深意。不仅是融资方面,政策氛围虽是利好,可除了跨境电商整体政策及跨境支付的政策外,并没有再推出实实在在针对进口电商的鼓励政策。曾经活跃的企业变得低调起来,舆论界也颇为平静。进口电商究竟怎么了?说好的白热化战斗为何不见端倪?
供应商环节卡壳,谁能签下一线品牌?
近几个月,业界颇有得欧美者得天下的意向,一窝蜂在欧美,特别是美国布局海外仓,只是,布局阶段,进展不大,供应商问题仍无突破。对国外的品牌商来讲,一线品牌出于保护代理商不会轻易给中国的跨境购物平台供货,这就是进口电商长期面临的痛点。所以,进口电商下一步谁会赢,不是看奶粉和纸尿裤谁卖得好,而是看与海外知名品牌商的签约能力哪家强,强者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当大家的海外采购团队开始行动后,海外货源必定会进一步紧张,比价将无可避免,继而引发恶性竞争导致价格体系崩溃。纸尿裤大战之下,日本品牌商曾放言,应对恶性电商促销,将采取断货的应对策略。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在应对比价和恶性竞争时必然也会选择对中国采购商断货。另一方面,中国不良商家众多,给产品出国镀金的情况屡见不鲜。当海外真货拿不到或者太难拿到的时候,假货就会出现,名酒拉菲的笑话将会重演(法国拉菲红酒年产20万瓶左右,中国最多分到4万瓶,而单单大陆的销售量却达到60万瓶以上)。若出现这些后果,必将阻碍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冷热交替的环境下,如何健康成长?
供应商问题的卡壳,能否让进口电商人维持战斗,越战越猛呢?方法自然是有的。
首先,海外供应商的问题,可灵活对待。譬如,面对海外知名供应商,你如果许他一个全球市场,而不仅限在中国市场,他们对区域性代理商好交代了,合作的几率自然就大了。所以,成立海外公司,创建海外网站,以全球语言包装,这是出路之一。不想太折腾的,可以暂时放弃一线品牌。海外商品中有许多二三线的牌子,产品本身并不逊色,差的只是知名度。这些品牌商会被中国市场吸引,合作起来容易得多。
其次,海关对进口电商的管理越来越规范,流程越来越顺畅,可以说B2C模式将越来越好。BBC保税区模式因被冠上借跨境电商名义行一般贸易之实,未来之路恐会变窄。选择B2C海外直邮模式,持续发力,将物流、清关、销售各环节收拾好,前景更加光明。
第三,积极应对大环境的各种变化。进口电商曾是风口上的猪,又承受了大资本的进入,如今更是忽冷忽热。环境变化下,对于刚刚进入行业的人,若不审时度势而盲目跟风难免受伤。认清自己,认清对手,做自己擅长的事方为上策。
竞争中的浮躁表象很容易迷惑人,对大环境中的各种变化要始终积极面对,至于冷或热,我们静观其变。